瓦斯猛如虎。瓦斯防治一直是煤礦安全生產中的重中之重。在湖南能源集團所屬嘉禾礦業公司浦溪井這個突出礦井,連續13年實現煤層零突出、8年瓦斯零超限。這成績的背后,有這樣一位礦工:他扎根煤海三十載,用雙手馴服瓦斯“猛虎”;他以創新破解技術難題,將平凡的崗位干成了傳奇。他就是湖南省國資系統第二屆“國企工匠”獲得者、嘉禾礦業有限公司浦溪井防突副礦長彭紹明。
臨危受命,馴服瓦斯 “攔路虎”
2010年的嘉禾礦業公司,瓦斯曾是懸在礦工頭頂的“達摩克利斯之劍”。時任通風區技術骨干的彭紹明臨危受命,扛起瓦斯治理的重任。面對井下復雜的地質條件,他帶著羅盤和筆記本,走遍了浦溪井的每個巷道,手繪出詳細的瓦斯賦存分布圖。“瓦斯就像藏在煤層里的水,得找到它的‘源頭’和‘河道’。”彭紹明常對徒弟們說。
在2365工作面初采期間,瓦斯濃度突然上升到預警臨界值,如何解決工作面推采期間瓦斯問題成了當下最“頭疼”的事情,傳統的通風方法收效甚微,生產一度陷入停滯。面對問題,彭紹明主動請纓,連續24小時駐守井下。巷道里昏暗的礦燈下,他穿梭于支架與煤壁間,一次次俯身查看瓦斯涌出點,一遍遍核對通風數據,工作服被汗水浸透又風干。最終,憑借豐富的經驗和與團隊反復商討,他提出“高位鉆孔抽采采空區瓦斯”的方案,為破解困局點亮了希望之光。他帶領團隊在工作面風巷底板巷施工高位鉆孔聯網抽采,將瓦斯濃度控制在0.1%以下。這項技術創新讓該工作面月產量提升40%,更開創了郴州地區高位鉆孔抽采的先河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主導建立的低負壓瓦斯抽采系統。2019年,彭紹明在井下發現老空區瓦斯涌出規律,創新性地提出“分源抽采、高低負壓調控”理念。他帶著工人用三個月時間,鋪設了5公里的抽采管路,將分散的瓦斯“聚沙成塔”。如今,浦溪井的瓦斯抽采純量從2010年的4.2立方米/分鐘提升至9立方米/分鐘,創造了郴州地區同類礦井的最高紀錄。
變廢為寶,點亮綠色礦山夢
瓦斯是“煤礦殺手”,也是“沉睡的資源”。2010年的一個深夜,他佇立在瓦斯抽放管道旁,望著管道中排放的瓦斯,心中突然萌發了一個念頭,這個念頭在他心中反復盤旋,如同火種遇到干柴,最終點燃了建瓦斯發電廠的構想,他決心要將這“殺手”轉化為推動煤礦綠色發展的“動力源”。2011年,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,他反復鉆研可行性報告。有人笑他異想天開,面對 “技術難度大”“成本收不回”的種種質疑,他總是用布滿老繭的手指著可研報告圖表上的數據說:“咱們井下每天抽排的瓦斯,不能白白就這樣浪費了。”
2011年11月26日,嘉禾礦業公司瓦斯發電廠正式并網發電。當第一度電點亮礦區辦公樓時,彭紹明的眼睛比燈光還亮。如今,這座發電廠日均發電1萬度,年創利潤200余萬元。更令人稱道的是他對余熱的“榨干式”利用 —— 將發電機組的余熱利用起來,淘汰傳統燃煤鍋爐,由原來的蒸汽鍋爐改為熱水鍋爐,熱水用于職工浴室,每年節約燃煤成本90余萬元。
在彭紹明的辦公桌上,放著一本泛黃的《防治煤與瓦斯突出細則》,里面密密麻麻寫滿了批注。2022年,他發現發電機組因氣源不穩定時常停機,便帶著技術團隊在井下連續蹲點一個月,最終提出“高位鉆孔+老空區抽采”的聯合供氣方案。2022年12月8日,新系統并網當天,瓦斯發電廠日發電量突破1.2萬度,創下歷史新高。工友們戲稱他的辦公室是“瓦斯發電廠的第二控制室”,因為他總能在設備報警前就預判到問題。
薪火相傳,甘做煤海 “鋪路石”
“帶徒弟就像打鉆孔,得一錘一錘砸實了。”彭紹明的辦公室墻上掛著張“師徒結對圖”,8名徒弟如今都成了技術骨干。他獨創的“井下實訓三步法”——先看師傅做、再自己練、最后講給師傅聽,讓許多青工半年就掌握了以往學徒三年的技能。
礦工何云至今記得第一次獨立封孔的情景。2018年,他按規程操作卻始終達不到濃度要求,急得直冒汗。師傅彭紹明沒批評他,而是帶著他從鉆孔角度、封孔材料配比開始復盤,直至現場解決封孔問題。“師傅用礦泉水瓶演示封孔劑的膨脹原理,比教科書還清楚。”如今,何云已成為瓦斯工程隊隊長,帶領團隊創造了月進尺1.6萬米的紀錄。
在彭紹明的推動下,公司每年開展技術比武和“金點子”征集。截至目前,嘉禾礦業公司已培養出28名瓦斯治理技術骨干,完成技術創新22項,其中8項獲得國家專利。
初心如磐,甘守煤海寫春秋
今年49歲的彭紹明,臉上刻著煤塵洗不掉的痕跡,雙手布滿老繭。有人勸他“升了副礦長就別下井了”,他卻堅持每周下井不少于5次。
“不到現場,了解不了瓦斯的‘脾氣’。”翻開他的工作日志,字里行間都是對安全的執念:“3月15日,12號鉆場封孔壓力不足,必須追查責任人”“5月7日,抽采管路有積水,立即加裝排水器”。這些年,他累計排查瓦斯隱患1300余條,提出改進建議200多條,許多都成為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。
2025年,彭紹明被授予“湖南省國企工匠”稱號。站在領獎臺上,他手里攥著的不是獎杯,而是一張井下鉆孔的照片。“我這輩子就干了一件事——讓瓦斯聽話,讓礦工平安。” 他說這話時,眼神像井下的礦燈一樣明亮。如今,他又在琢磨新課題——瓦斯抽采智能化監控系統,“要讓電腦也能‘聞’到瓦斯味。”
從青絲到白發,彭紹明用三十載光陰在煤海深處刻下工匠印記。他像一枚精準的鉆頭,在黑暗中探尋安全的路徑;更像一盞不滅的礦燈,照亮了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奮斗之路。在百米井下,他的故事還在繼續,就像那源源不斷的瓦斯,轉化為照亮礦山的光和熱,詮釋著“國企工匠”的責任與擔當。